钻石净度和颜色是判断品质好坏的标准之一。净度是对钻石内部含杂物和外部瑕疵评级,颜色则是对钻石不同色泽的分类,有无色和彩色两个系列。
天然钻石是碳暴露在地球深处受到巨大的热量和压力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钻石内部的“内含物”和外部的“瑕疵”,并且在加工过程中也会产生少量瑕疵。评估钻石的透明度包括确定这些特征的数量,大小,浮雕,性质和位置,以及这些特征如何影响宝石的整体外观。
为此宝石学家在10倍(10倍)放大率下观察它,评估钻石的夹杂物。夹杂物或表面瑕疵是大多数钻石所含的天然“胎记”,夹杂物越少,它们对穿过钻石的光线的干扰就越小,就越具美感性。
因此,清晰度越高,价值越高,宝石学家使用如下11个等级对清晰度进行分类:
FL(完美无瑕)
IF(内部完美无瑕)
VVS 1和VVS 2(非常非常轻微)
VS 1和VS 2(非常轻微)
SI 1和SI 2(略微包含)
I 1(不完美:1级)
I 2(不完美:2级)
I 3(包括:3级)
钻石颜色分为无色和彩色系列。常见无色系列包含浅黄、浅褐色,并且有着明确的等级之分。无色钻石色泽通常以美国宝石学院GIA建立的色泽分级为准,由D (透明无色,即Diamond的第一个字母开始) 至Z (黄色)。
而在正常颜色范围之外的天然彩色钻石被称为彩色钻石,如深黄、灰色等。色泽分级系统不适用于彩钻。专业的色级鉴定是通过钻石与标准比色石进行比色确定,因此色级的确定是半定量的。上、下色级的差别就如同一杯茶中多掺或少掺几滴水对颜色产生的影响。
D级:完全无色。最高色级,极其稀有。
E级:无色。仅仅只有宝石鉴定专家能够检测到微量颜色。是非常稀有的钻石。
F级:无色。少量的颜色只有珠宝专家可以检测到,但是仍然被认为是无色级。属于高品质钻石。
G~H级:接近无色。当和较高色级钻石比较时,有轻微的颜色,仍拥有很高的价值。
I~J级:接近无色。可检测到轻微的颜色。价值较高。
K~M级:颜色较深,火彩差。
N~Z级:颜色较深,火彩差。
净度等级、荧光标准和钻石证书是购买钻石需要注意的三个地方。
从性价比角度看,自备首饰选用SI-VS级别内选购即可。但注意钻石中是否存在羽状体(裂纹),因钻石在清洗过程中超声波形成的震动会使钻石的裂纹扩大或完全裂开。若是收藏用,希望作为投资保值,建议购买VVS- -IF 级别的钻石。
荧光是选购裸钻的一个相关指标。裸钻荧光按GIA标准分为Non(无) 、F(弱)、Med(中等),S(强)、VS(很强)五个等级。钻石的荧光等级对D- C颜色的大于50分以上的VS级以上的钻石价格影响很大,中等荧光会影响价格5%-10%左右,强荧光要便宜30%甚至以上,特别强荧光基本都要比无荧光的价格低35%左右。
在购买钻石时,应索要相关鉴定证书。分级证书有两种:裸钻分级证书和成品分级证书。即使商家能提供相关的证书,还是应该到当地正规的较有权威的检测部门进行复检,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