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隔壁工位的 Karen 和小犀姐吐了个槽:一个高中时关系一般的老同学突然发微信说在她的城市旅游,喊她晚上一起吃饭叙旧。没想到没想到吃着吃着,对方突然掏出一份请柬说:“我国庆就要结婚了哈,我特地跑来通知你,可不能不来喝喜酒啊。”
Karen 刚说完,对面工位的阿水就接过话茬:“这就是明摆着来要份子钱呗,还假装什么刚好路过、老同学叙叙旧,全是套路。”
虽然小犀姐不知道 Karen 这位老同学到底是什么用意,但阿水说到的份子钱的确引起了我的注意。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就是份子钱高峰期,朋友圈里就有朋友吐槽,三天假期全被婚礼排满,份子钱最少的 500 ,最多的 2000。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将请柬称为“红色炸弹”,而这个称呼都是因为份子钱的存在,甚至出现“宾客给了份子钱,要在婚宴上吃回本”、“新人婚宴花费要靠份子钱补回来”的言论。
份子钱到底该怎么去评价,面额到底该给多少,似乎很难给出一个明确的回答。但作为婚礼的一部分,份子钱从古至今存在的意义都是代表宾客对新人的祝福,而不应当涵盖有太多别的意思。
只是近些年来似乎越来越变味了,而我们到底该如何评价它?
小犀姐询问了婚礼纪 app 的新娘,最后总结出来大家的观点大概分为下面三种:
@花花菇凉:说到底,份子钱是面子工程,并不是随得多,就是情意重。
@恋物少女:份子钱其实相当于礼尚往来吧,今天我结婚你给我,明天你结婚我又还回去了,放宽心就好了。
@似遇猫:都是朋友,别人随1000我要是随800,觉得自己会丢人情,会没面子。要不就不去,干脆不随,要随也不能比别人少吧,这样多多少少会有一点尴尬。
份子钱该给多少?韩国门户网站 “JOBKOREA” 上个月针对 819 名年轻人做过一份调查,最终结果显示,平均每人每年在份子钱上的花费高达 150 万韩元(折合人民币约 8890 元)。
(图片来自摄图网)
调查显示,韩国上班族平均每月参加 1.8 场红白喜事,51% 的受访者每月在份子钱上的支出为 5-10 万韩元(约人民币 300-600 元),其次为 10-15 万韩元(约人民币 600-900 元),占比 17%。剩下依次为 5 万韩元以下占比 12 %,15-20 万韩元占比 7.2 %。
而当目光回到国内,不同省份对份子钱的力度也不一样。前阵子这张图在网上一度很流行,浙江上海以 1000 元面额领跑全国,云南广州最佛系,竟然只有 100 元。最高和最低竟然相差了 10 倍左右,interesting。
「大众派」
@未芩:北京人,给闺蜜2000,毕竟关系在的,如果是同学的话,单包觉得不够意思,就和寝室室友凑一个吉祥数,还能讨个彩头。
@方方面面2.0:我弟弟女朋友东莞的,那里份子钱只对亲戚朋友要求高一点,我弟弟陪她女朋友参加同学婚礼,两个人才随了600。
「论最壕」
@抓住冬天的小尾巴:结婚礼金哪家多?中国南方找温州!之前我就听说温州份子钱给的超多,当那位同学邀请我参加婚礼,我真的钱包一紧,问网友问其他同学该送多少,温州现在起步就2000了。
「在意金额好彩头」
@萌美人:我这主要讲究吉利数字和好彩头,比如1680、1888等,最忌讳4(死)、9(苦)这两个数字,坐标上海。
@清风与鹿:我这也是,金额多少都没有彩头好坏重要,广州份子钱是200起封,要有好意头,不能有4、7。
@城南恋人:我浙江台州的,给红包的数字必须带8,一般朋友就是1280起步,关系好点的1680。
@梨花飞雪影无眠:深圳和广州有点像,红包数目为双数,忌讳单数,我朋友结婚我送了1000。
「用礼品代替份子钱」
@颜无敌:我广州的,闺蜜结婚没送份子钱,送了对金耳环。
「地方习俗不收份子钱」
@十雾:我有个同学佛山人,他们那好像有个婚俗就是不收礼金,我给她了红包,她们家就在红包纸上撕了个边有还给我了,说是“礼已收到,心意送到”的意思。
当然也有一个部分人是“千年不变型”,不管远近亲疏永远200元,如果实在摸不准到底送多少,可以事先问问身边人,随多随少跟着大家走……现在也有很多年轻人,相约联盟几个要好的朋友,结婚互不送礼只要人来便好。
针对份子钱该送多少,前段时间在网络上疯传的一张表格,听说99%的情况下适用于所有人,看看你那些年出的“份子钱”超标了吗?
如果对于份子钱不知道该出多少,这个表格或许可以给出一些参考。但就像前面说的一样,它存在的原因和作用都应该只是婚礼祝福的一部分,一旦变味儿,似乎就失去了原本存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