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话说:“同姓相亲,其生不蕃。”意思为同姓之人结婚的话,子孙后代会不兴盛。因此,很多人因为古代的这种说法而拒绝同姓结婚。但其实不然,同姓不同源的两人结合并不会遇到这样子的问题。
那么说同姓可以结婚吗?在我国古代,交通不发达,人口流动性较小,人们喜欢以宗族而居。因此,在一定区域内同姓之人一般来说都会存在一定的血缘关系,即可能为现在法律上所定性的三代以内亲属。而这样子的结合不仅在道德上违背了伦理观,并且生下的孩子还会存在患有先天疾病的风险。
因此,古时候所谓的:“同姓相亲,其生不蕃。”是有一定的的道理的。
但是,与现代社会而言,人口流动性大,因此即便是同姓,其为近亲的概率也很小。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禁止结婚。我国婚姻法只是不允许近亲结婚,同姓和近亲是两码事。
我国法律不允许近亲结婚是因为考虑繁衍后代的问题。在近亲结婚时,夫妻俩携带隐性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大,其后代遗传发病率明显高于非近亲结婚,从而影响人口质量。
那么什么是近亲关系呢?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释义》中原文解释为:
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包括:
(1)同源于父母的兄弟姊妹(含同父异母、同母异父的兄弟姊妹)。即同一父母的子女之间不能结婚。
(2)不同辈叔、伯、姑、舅与姨侄(女)、甥(女)。即叔叔(伯伯)不能和兄(弟)的女儿结婚;姑姑不能和兄弟的儿子结婚;舅舅不能和姊妹的女儿结婚;姨妈不能和姊妹的儿子结婚。
(3)依此类推,如表亲结婚,双方的外祖母属第一代,双方的母亲属第二代,表亲结合就是第三代。我国婚姻法规定三代以内血亲禁止结婚,包括第三代,即禁止表亲结婚。
当然,为了优生优育,做好婚前检查是很有必要的,在结婚前也可以排查出隐形遗传疾病。并且同姓结婚,在备孕阶段一定要排查好基因携带的疾病。